《安徽日报》:省农科院国际合作项目创效近百亿元
文章来源: 未知
作者:未知
发布日期:2014-08-11
本报讯(记者 汪永安)记者9月13日从在肥召开的“第18届全国农科院系统外事协作网会议”上获悉,近年来安徽省农科院通过国际科技合作,育出了皖油系列杂交油菜、抗逆高产优质杂交水稻“旱绿一号”、杂交大豆等一批优良作物新品种,引进并大面积推广鸭稻共生等先进生产技术,创造了近百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。
为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为我省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服务,近年来省农科院先后与美、英、法、德、意、日、韩等4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,与菲律宾国际水稻所、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、英国洛桑实验站、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、美国水稻公司和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等国外科研院所、知名企业开展科技合作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该院科研人员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经多年合作攻关,选育出耐旱、高效、广适性旱稻新品种“绿旱一号”,在国内累计推广1280万亩,产生社会经济效益70多亿元。通过聘请波兰专家玛古雅达·吉多斯卡开展油菜抗病育种科技合作,攻克了“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技术”,解决了杂交油菜选育和制种的世界性难题,被科技部认定为我国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方面的5项重大进展之一。省农科院与韩国首尔大学合作,育出了2个氮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,解决了我国目前大多数水稻品种氮肥利用低等技术问题,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。我省引进日本专家14人来皖指导、开展“稻鸭共生技术示范与产业化”,在我省及江苏、河南大面积推广。(《安徽日报》2013年9月17日A2版)